携程百度出演《爸爸去哪儿》,下一季的剧情该怎么演

2016-08-15

前天下午,一条消息刷屏了我的朋友圈,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百度去哪儿股权置换携程股权,交易后携程实际控股去哪儿,百度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。很快,这条消息被业内人士确认,而这也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年内的第五次大型交易(前四次分别是滴滴快的、58赶集、携程艺龙、美团点评)。就在半个月前,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《美团点评合并背后——『行业内部整合元年』已至?》,预言行业内部整合潮的到来。而在这场整合了在线旅游业的大并购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?

前天下午,一条消息刷屏了我的朋友圈,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百度去哪儿股权置换携程股权,交易后携程实际控股去哪儿,百度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。

很快,这条消息被业内人士确认,而这也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年内的第五次大型交易(前四次分别是滴滴快的、58赶集、携程艺龙、美团点评)。就在半个月前,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《美团点评合并背后——『行业内部整合元年』已至?》,预言行业内部整合潮的到来。而在这场整合了在线旅游业的大并购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?

《爸爸去哪儿第一季》:烧钱火拼永不息

在2005年之前,中国的在线旅游行业一直由携程与艺龙两家最大的OTA企业把持,而在行业细分方面也不过是机票和酒店两大块。

而2005年,以媒体形式出现的去哪儿开始崭露头角。通过搜索平台的方式,去哪儿很快就汇聚了一大批OTA和线下分销商。这种“短平快”的思维让去哪儿在流量上很快超过艺龙,仅次于耕耘市场十多年的携程。

另一个转折发生在2011年,百度宣布以3亿美元控股去哪儿。此后借助流量优势,去哪儿的发展更加迅速,连续几个季度超过100%的增长令整个行业汗颜,在一些市场甚至超越携程成为行业第一。

2013年,去哪儿IPO。此后,在线旅游业陷入了一年多的大混战。门票、休闲旅游、用车等细分领域纷纷被发掘出来,途牛、同程入局,再加上携程和艺龙,五家开始了较量。

在整体依然占据优势的携程选择用资本解决问题。2014年4月,携程2亿美元投资同程;同日,入股途牛,并在此后大笔增资;2015年4月,又以4亿美元成为艺龙第一大股东。

当一步步将昔日对手收入麾下时,携程已经整合了在线旅游业的半壁江山。

《爸爸去哪儿第二季》:相逢一笑泯恩仇

去哪儿飞速发展,携程整合资源,两家的矛盾越来越激烈,一场大战看似一触即发,但是在光鲜背后,两家都各有自己的难言之隐。

去哪儿方面,虽然连续多个季度的营收增长100%以上,但是代价却是以300%增长的亏损。亏损长期超过营收,这在外界看似是一种笑谈,对于去哪儿却成为了一种常态。同时,虽然营收突飞猛进,但是直到今年第二季度,8.8亿元的营收也只有携程的三分之一,超越携程逐渐变得遥不可及。

即便是对于去哪儿的控股股东百度而言,这家连年亏损的公司也成为了烫手山芋——不仅要资金输血,还需要长期输送免费的流量。在百度与去哪儿的投资协议中,明确规定百度每年要输送超过20亿次的流量,而百度原本可以将其变成真金白银。何况百度正将糯米作为O2O领域的突破口,对于去哪儿自然是无暇顾及。

携程方面,虽然依靠雄厚的资本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位置,但是同样力不从心。在2014Q4,2015Q1两个财季,连续盈利的携程甚至出现了上亿元的巨额亏损。

更何况,携程距离整合行业已经只差一步,此时不动更待何时?今年5月,携程向去哪儿发出了并购要约,而去哪儿直到6月才宣布拒绝,欲迎还拒之心不言自明。去哪儿之所以选择拒绝被并购,一方面仍然对于独立发展仍然抱有希望,另一方面,控股股东百度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真正让百度促成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,也许正是今年国庆后美团点评的大合并。一则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:滴滴快的合并了,百度投资的Uber成了老二;携程艺龙联合了,百度投资的去哪儿成了老二;58赶集合并了,百度投资的百姓成了老二;美团点评合并了,百度糯米成了老二;优酷土豆合并了,百度投资的爱奇艺变成了老二……看似幽默的调侃却点出了百度作为BAT一员却被逐渐甩远的尴尬现实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促成联合成了百度的最优选择。一方面,甩掉了去哪儿的亏损包袱,对于百度的财报有着提振;更重要的另一方面,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,使百度真正拥有了一家整合行业资源的公司,在与AT两家的较量中扳回一城。

百度和携程一拍即合,而去哪儿并没有太多的谈判空间。45%换25%,溢价30%出头的协议中规中矩,三家在26日晚上宣布了联姻。百度和携程共同出演了一出好节目:《爸爸去哪儿》。

《爸爸去哪儿第三季》:行业从此一盘棋?

26日当晚,两家的内部信就相继流出,而从笔调上,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。

联想到今年6月,庄辰超另一封拒绝携程,豪言成为在线旅游行业领导者的内部信,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失落。这两天,“庄辰超出局”的传言不胫而走,真假难辨。

而另一边,携程的梁建章则是志在必得。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携程的大股东Priceline。历经十余年,携程终于像Priceline一样,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矩阵。股价应声而涨,而如果能建立旅游业的生态,200亿,300亿美元也许都大有可为!

值得关注的是,两家的内部信都强调了去哪儿独立发展的方案。在这种情况下,两家并非合二为一,而是“踢默契球”也许会是最有可能的结果。而这,也就象征着在线旅游业的价格战将告一段落。

最后要提到的是这场资本运作案的另外几方。最大的输家无疑是由淘宝旅行转型而来的阿里去啊。虽然背靠大平台,原本有着不错的机会,但是面对携程的合纵连横已经难以招架。今后虽然仍然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,但已经难以翻盘。

而同程和途牛,作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和整个旅游业的竞争者,此时彼此之间,以及与携程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。一方面,百度系的携程以及腾讯分别控制着两家的一定股份;而另一方面,两家又都是去哪儿平台上的大户,在各自的领域存在着竞争,而且最大股东也分别是万达和京东。如此纷乱复杂的关系,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也是极为罕见了。

未来的OTA行业,靠这种微妙的资本关系创造出的平衡能持续多久?哪怕不再有疯狂的价格战,《爸爸去哪儿第三季》依旧会很好看。